數位證券學院


海外債券:進階篇(四)發行機構發行債券的償債順位

國際金融部 0 0 11,771 2022/04/26
複委託小學堂

要了解公司債券,必須首先了解有關公司債務如何與發行機構的資本結構相關以及債務本身是如何構建的關鍵概念。這些要點對於投資者在投資任何公司債券產品之前了解至關重要。

 

 

公司債券的償債順位債務種類

 

 

公司債券是可替代債務具有被投資者投資的債務類型產品。根據發行機構的信譽(Credit),這些債券有多種風險溢酬水平。公司將發行債券以資助支出並為日常運營提供資金。對於企業來說,債券通常比銀行貸款更容易評估,並且通常會比銀行貸款更加快速獲得所需資金。

 

 

債券有不同的分類,具體規定了債券與發行公司資本結構的關係。這很重要,因為債券分類實際上決定了發行人無法履行其財務義務(即違約)時的支付順序 。

 

 

在債務與股權進行比較時,債務在支付順序中始終具有在股權前的優先順位。在將無擔保債務與有擔保債務進行比較時,有擔保債務具有優先權。優先股股東在普通股股東之前獲得支付。

 

 

1. 有擔保的公司債券(Secured Corporate Bonds)

 

 

這是發行人用來優先償還債務的排名結構。該結構的頂部將是該結構命名的“有擔保”債務。這與債務所在的順位決定哪個具有優先的結構形成對比。如果債券被歸類為有擔保債券,則發行人用抵押品支持它。這使得它在公司違約的情況下更加安全(通常具有更高的恢復率)。例如,公司發行有擔保的公司債券,以工業設備、倉庫或工廠等資產為後盾。

 

 

2. 優先有擔保債券(Senior Secured Bonds)

 

 

在這種結構中,任何標有“優先(Senior)”標籤的證券都優先於任何其他公司的資金來源。如果發生違約,最優先(Senior)的證券的持有人將始終首先從公司持有的股份中獲得清償。然後是那些證券被認為是順位第二高的證券持有人,以此類推,直到用於償還此類債務的資產用完為止。

 

 

3. 優先無擔保債券(Senior Unsecured Bonds)

 

 

優先無擔保公司債券在大多數方面與優先有擔保債券一樣,但有一個顯著區別:沒有特定的抵押品為其提供擔保。除此之外,此類優先債券持有人在發行機構支付違約的情況下享有優先求償地位。

 

 

4. 次級、次順位債券(Junior, Subordinated Bonds)

 

 

在優先證券被支付後,次要的無擔保債務接下來將從剩餘的資產中支付。無擔保債務,代表不存在任何抵押品。這類債券通常被稱為債務契約(debentures)。

 

 

此類無擔保債券僅以發行人的良好聲譽和信用等級作為擔保。次級或次順位債券是根據其在支付順序中的位置而專門命名的:它們的次級或次順位狀態意味著它們僅在發生違約時才在優先無擔保債券之後支付。

 

 

5. 有保證和有保險債券(Guaranteed and Insured Bonds)

 

 

如果發生違約,這些債券的擔保不是由抵押品而是由第三方擔保。這意味著如果發行人無法繼續支付,第三方將接管並繼續履行債券的原始條款。這類債券的常見例子是由政府實體支持的市政債券或由集團實體支持的公司債券。

 

 

此類受保債券具有第二級安全性,因為擁有兩個獨立實體的信用評級,而不僅僅是一個可依賴的實體來保護債券。然而,這第二家實體只能提供其自身信用評級允許的盡可能多的安全性,因此它不是100%保證的。儘管如此,有擔保或有保險的債券比無保險債券的風險要低得多,因此通常帶有較低的利率。受保債券將始終具有更高的信用評級,因為有兩家公司為債券提供擔保。

 

 

6. 可轉債(Convertible Bonds)

 

 

一些公司債券發行人希望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來吸引投資者。這些只是債券持有人可以選擇轉換為普通股的債券。這些股票通常來自同一發行人並以預設價格發行,即使股票的市場價格自債券首次發行以來已經上漲。

 

 

可轉換債券的價格更具流動性,因為它們是根據公司在發行時的股價和前景進行評級的。此外,由於這些可轉換債券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權,它們的收益率通常低於相同規模的標準債券。

 

 

7. 應急可轉債(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 CoCos)

 

 

起源於金融海嘯後,因應2010年出版的巴塞爾協定III(Basel III)提高對銀行的資本要求。CoCo債券發行主體為各國銀行,為具備救助功能的可轉換公司債,其原理是以銀行的監管資本水平做為轉換觸發點,意即當銀行資本充足率低於最低要求水平時,或者當主管機關權衡決定發行機構已達到無法繼續經營情況時,CoCo債券將被強制性地轉換成普通股,而持有人轉為銀行股東並分攤銀行虧損。另一方面,部分CoCo債券也允許銀行透過減損全部或部分債券本金,來降低負債比率、提高資本充足率。

 

 

8. 總損失吸收能力資本(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 TLAC)

 

 

金融穩定理事會(FSB)於2015年11月發布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G-SIBs)清理時損失吸收與資本重建能力之國際標準。

 

 

為了讓系統重要性銀行確實不再是「大到不能倒」,且在不需透過公眾資金來承擔損失的情形下即可進行清理,就必須讓銀行在清理前及清理時都具有充分的損失吸收能力。

 

 

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是指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進入處置階段時,可以通過減記或轉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損失的資本和債務工具的總和。外部總損失吸收能力是指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處置實體應當持有的損失吸收能力,內部總損失吸收能力是指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處置實體向其重要附屬公司承諾和分配的損失吸收能力。

 

 

本介紹所含訊息,係依據一般市場交易慣例所撰擬,僅供參考,並不代表中國信託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之意見,且不保證所提供資料及數據之準確性或全面性。本介紹之目的並非針對買賣證券、選擇權、期貨或其他證券相關商品提供推介服務,亦非進行交易之要約,個人或企業之理財決策仍需依自身財務能力、投資知識、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自行獨立判斷決定,並承擔相關風險及損益結果,,任何人不得以因信賴本介紹之內容及資料而做出決策或投資為由,向本公司主張任何權利及提出訴訟。本介紹之著作權屬本公司所有,非經本公司同意,任何人不得將本介紹加以引用或轉載。

 


相關文章

複委託小學堂
海外債券:基本篇(一)什麼是海外債券?

2022/03/22

複委託小學堂
海外債券:進階篇(二)債券梯(Bond Ladder)是什麼?

2022/04/19

複委託小學堂
海外債券:進階篇(三)債券槓鈴式配置(Barbell)是什麼?

2022/04/21

複委託小學堂
海外債券:進階篇(五)存續期間(Duration)及債券價格凸性(Convexity)衡量債券風險

2022/04/28

登入窩窩Talk